美暴力升息衝擊 壽險新契約保費跌破7,000億
去年相關收入探17年低點 國壽1,328億元稱冠 富邦944億居次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2024-01-12
美國聯準會2022年3月起啟動暴力升息,衝擊國內壽險業保費收入;根據各家業者公布數據,六大壽險2023年全年新契約保費(FYP)合計約4,290.8億元,推估全體壽險業,2023年合計FYP將跌破7,000億元大關,為2007年以來的17年新低水準。Read More »美暴力升息衝擊 壽險新契約保費跌破7,000億
去年相關收入探17年低點 國壽1,328億元稱冠 富邦944億居次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2024-01-12
美國聯準會2022年3月起啟動暴力升息,衝擊國內壽險業保費收入;根據各家業者公布數據,六大壽險2023年全年新契約保費(FYP)合計約4,290.8億元,推估全體壽險業,2023年合計FYP將跌破7,000億元大關,為2007年以來的17年新低水準。Read More »美暴力升息衝擊 壽險新契約保費跌破7,000億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君/台北即時報導】2024-01-12
壽險業可適用「損害填補」原則嗎?壽險公會今(12)日發布澄清稿說明,醫療費用支出可以被明確衡量,實支實付醫療險僅提供醫療費用補償,且實支實付醫療險本就基於「損害填補」原則進行設計。Read More »實支副本理賠被趕盡殺絕? 壽險公會兩點澄清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2024-01-11
美台利差居高不下使避險成本高漲,加上新台幣匯率連兩月強升,國內壽險業遭受「雙重打擊」;據統計,六大壽險2023年稅後純益為805億元,寫下十年新低水準,年減幅43.5%。Read More »遭受「雙重打擊」 六壽險2023獲利探十年低點
【經濟日報/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2024-01-11
台灣壽險業邁入一甲子,過去這60年來,業者至少力爭三大保單,好不容易獲得金管會點頭了,如今卻門可羅雀、乏人問津,甚至成為史上最「悲情」保單,到底發生甚麼事了?Read More »那些年壽險業力爭的叫好保單 為何如今都慘到不行?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君/台北即時報導】2024-01-10
美台利差居高不下使避險成本高漲,加上新台幣匯率連兩月強升,國內壽險業遭受「雙重打擊」;據統計,六大壽險2023年全年稅後純益不僅跌破千億元、更直接下殺至805億元,寫下十年新低水準,年減幅達43.5%。Read More »匯損拖累!六大壽險2023年獲利 跌至十年新低
【自由時報/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2024-01-10
金管會今天在官網公告,在辦理一班業務檢查時,發現南山人壽有兩項缺失,包括:辦理不動產租賃作業,未依內部規範等,因此,處以60萬元罰鍰及糾正;不過,依照金管會規定,裁罰若低於300萬元或低於300萬元、但達法定罰鍰最高額二分之一,因此,該罰單尚屬「非重大裁罰案」。Read More »保險局今年首張罰單 南山人壽2項缺失罰60萬
【經濟日報/記者邱金蘭/台北報導】2024-01-09
實支實付醫療險因金管會即將改革而掀起停售潮,金管會推動改革的本意是,健全醫療險業務發展,及因應接軌IFRS17及ICS,壽險業需調整商品結構、提高保障型比重,但商品結構轉型需要時間,並非一蹴可幾,在調整過程中,壽險公司也將面臨四大挑戰。Read More »實支實付亂象 3/分紅保單領的錢不如預期要跟保戶解釋 百億神單列金管會另一波改革
【經濟日報/記者邱金蘭/台北報導】2024-01-09
實支實付醫療險因金管會即將改革而掀起停售潮,金管會推動改革的本意是,為因應接軌IFRS17(國際會計準則第17號公報)及國際保險資本標準(ICS),壽險業必須拉高保障型比重,才能減緩衝擊,但是保險商品結構的轉型需要時間,並非一蹴可幾,在調整過程中,壽險公司也將面臨四大挑戰。Read More »實支實付亂象 2/壽險業商品轉型面臨的四大挑戰 想賣保障型通路不買單
【經濟日報/記者邱金蘭/台北報導】2024-01-09
金管會說要改革實支實付醫療險,落實損害填補原則,但怎麼改都還沒講,市場就掀起搶購潮,搞到多家壽險公司相繼宣布停售副本理賠的實支險,也有公司從嚴核保,一時之間大家好像都怕防疫保單風暴再現,為什麼實支險會引發亂象?Read More »實支實付亂象 1/金管會推醫療險改革 意外「引爆」實支實付之亂 亂象根源出在哪?
遇利差逆風,去年前11月跌破22兆元
【工商時報/戴瑞瑤】2024-01-08
台美利差仍大,又遭遇新台幣升值逆風,使2023年11月底壽險海外投資跌破22兆元至21.91兆元,不計入外幣保單的海外投資金額前11月僅增加4,212億元,凸顯因避險成本太貴,海外投資明顯放緩。Read More »避險太貴 壽險海外投資減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