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吳靜君/台北電】2012-03-15
金管會去年底公布資本適足率(RBC)暫行措施,股票的未實現損失改採半年均價計算,降低壽險業短時間賣股壓力,金管會今天表示,已請保發中心研議,是否改為制度化(常態)。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委陳裕璋今天赴立法院財政委員會進行業務概況報告。
國民黨立委賴士葆表示,去年股市大跌,金管會實施的「保險業風險資本額制度」(Risk-based capital)(即RBC),使得業者年底作帳需要,本來在市場售出股的動作暫緩,發揮了股市安定的作用。
賴士葆問及,金管會是否有研議,將股票資產的彈性訂價機制,由特例改為制度化或常態化。
陳裕璋表示,歐洲地區也有討論類似的機制,因應股價波動過大的情況。
壽險業者解釋,現行台灣的RBC計算,是自有資本除以風險資產,去年金管會所公布的暫行措施是,在計算自有資本時,未實現損失以往是用評價日的收盤價計算,改以半年均價計算。
金管會官員表示,歐洲現在計算方式有些很複雜,甚至還分區間計算。
官員說,計算RBC股票均價,所要採取的計價時間是否為半年,還在研擬中。
壽險業者表示,RBC計算股票價值採均價計算的若常態化,對壽險公司來說有好有壞,若股票大跌時,壽險公司確實可以減少增資、賣股的壓力,不過股票大漲時,壽險公司的RBC也沒有驚人的表現。
根據金管會統計,至去年12月底,保險業(含產、壽險)投資股票金額為新台幣7383億元,占可運用資金的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