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壽險獲利潛力 國泰、富邦、南山、凱基、台灣與新光人壽都在拚這數字

    【經濟日報/記者 陳美君/台北即時報導】2025-04-12

    為2026年接軌國際新制預作準備,壽險公司除追求獲利成長,更得積極累積合約服務邊際(Contract Service Margin;CSM);六大壽險快馬加鞭,擬定積極衝刺長年期繳與保障型商品、提升分期繳銷售占比等策略,國泰人壽、富邦人壽、南山人壽、凱基人壽、台灣人壽與新光人壽等大型壽險,未來每年將力拚新增數百億元CSM或雙位數增長目標。

    國泰人壽2024年依內部追蹤固定利率的假設下,新契約CSM約900億元,因市場利率比公司假設的固定利率高,依財報規定反應市場利率則超過1,000億元;過去兩年以來,國壽新契約CSM皆逾700億元,未來將透過商品、通路策略、教育訓練、核保策略及以健康為主的經營模式,達成每年新契約CSM約700億元目標。

    富邦人壽2021年即開始追蹤CSM並納入重要管理指標,2024年累積超過600億元,未來每年目標為維持15%至20%的雙位數增長;具體策略包括,拓展碎片化長年期繳及保障型商品,提升分期繳銷售占比,並視市場趨勢及通路需求,持續推動台外幣及多元繳別分紅商品、發展多元化利率變動型及保障型商品等。

    南山人壽全年CSM以550至600億元為目標,將持續透過商品結構調整、資產負債管理及強化資本結構等多方面進行,商品策略為研發各種新型態保障型商品,強化保障型及高齡化商品開發,依照不同族群的特性及人生各階段需求,精進規劃各類商品,提供更優質精準的保障內容。

    凱基人壽2024年全年累積350至400億元的CSM,未來目標為每年成長350至400億元。策略上將以多元化商品線來滿足客戶多元化需求,協助客戶進行完整保障規劃。近年推動長年期繳及保障型、健康險商品,也符合人口老化趨勢及市場持續關注之退休議題,充分發揮保險保障本質。

    台灣人壽2024年新契約CSM貢獻150億元,預期2025年底CSM餘額達1,000億元以上,未來每年新契約CSM目標為200億元以上、每年成長逾15%;為此,將持續開發並推動高價值產品銷售,擴大自有業務員部隊及提升部隊產能,深化與中信銀的合作、加強合作關係、開拓外部銀行通路等。

    新光人壽2024年累積385億元的CSM,今年目標超過600億元,未來將視今年達成狀況調整規劃;具體策略包括銷售外幣保單,主打健康、傷害、附約等長年期繳保障型商品。

    壽險業2026年將接軌IFRS 17,壽險公司無法在收到保費時就認列收入,須透過未來提供服務時逐步認列,保險收入的主要來源為CSM的釋出,意即為未來預期賺取的利潤現值,並於未來財報揭露時逐步認列到損益表,未來CSM將是衡量壽險公司長期獲利能力的重要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