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記者廖珮君/台北即時報導】2024-01-22
壽險業2018年熱賣4~6年期的目標到期債保單,2024~2025年是到期高峰,卻因連結標的「踩雷」衍生爭議;金管會已介入了解並採取兩大措施,一、檢視各壽險業是否依保單約定條款執行,二、是否有讓保戶誤以為「到期保本」等不當招攬的問題。
依投資型保單示範條款,當投資標的發生「特殊情事」時,如天災地震、國內外政府單位命令等非正常交易,投資標的無法申贖時,業者需在接獲發行機構通知後、最晚十天內需做公告。
也就是說,壽險業者需在接獲投信業者告知,俄債無法申贖時,就得在十天內做公告,並等到俄債可以申贖時,再做給付給保戶(二次給付),這些資訊都需讓保戶知悉。
其次,金管會也將進一步檢視當初業務員銷售時,是否有不當招攬,例如「到期保本」,但需有證據顯示。
壽險業在2018年熱銷4~6年期目標到期債保單,部分連結有投資俄羅斯債券、或中國大陸碧桂園債券等的新興市場債基金,2024~2025年是到期高峰,其中俄羅斯債券既無法收債息也無法處分,有保戶認為「沒提早告知」,也有保戶以為是「到期保本」引爭議。
金管會官員說,目標到期債保單連結的新興市場債基金,這些基金淨值每日都會公告、也會在保戶投資帳戶中揭露,事實上,保戶投資帳戶中都可以看到基金淨值變動。
若是債券基金持有俄債、或中國大陸股債因面臨停止交易或流動性不佳,導致無法反映市價時,投信業者會依規做評價,換言之,投信業每日公告的基金淨值已經反映了相關股債下跌,甚至如俄羅斯、或中國大陸股債評價可能已降到零。
那麼,為何有所謂目標到期債基金到期前通知客戶?官員說,主因是該檔新興市場債基金已經到期了,自然只能先告知客戶,先返還到期日止、已經結算的非俄羅斯債等其餘的淨資產。
後續在等到俄羅斯債券可以處分時,再做「第二次給付」給投資人。
也就是說,保戶每日都可以在投資帳戶中,知悉保單連結基金淨值的情況;而基金到期,自然告知保戶,目前可返還資產有多少,並沒有延後通知的問題。
金融圈認為,保戶投訴最大的關鍵應是「錯誤的預期」,可能當時壽險業務員銷售時對保戶承諾「到期保本」,等了六年卻連本金都虧損,才讓爭議聲起。
台灣目標到期債基金是在2016年8月首檔問世後,在2017~2019年熱賣且大量連結投資型保單,該基金規模愈滾愈大,在2020年攀升到近3350億元巔峰。
旋即金管會出手限制投資型保單連結目標到期債基金標的,又逢國際情勢變化的價跌,市場迅速降溫;據金融圈到2022年底統計,約降到2500~2700億元,近兩年時間就少了650~850億元。
金管會是在2020年,要求投資型保單連結目標到期債基金標的,必須投資BBB+以上債券,等於禁止投資垃圾債,且投資等級債券中,A-以上債券需超過六成,BBB+等級不得超過4成,讓目標到期債基金成立數驟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