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記者仝澤蓉/台北報導】2023-10-31
去年開始的美國聯準會暴力升息,重創台灣壽險業淨值,後來資產重分類議題發燒,不管是財務報表或者監理指標都受到很大影響,而且因為台美利差持續擴大,造成美元保單解約潮。
一位壽險業高層直言,利率的問題,讓整個壽險業「頭在燒」,過去兩年幾乎是最壞的狀況一次全碰上了。
現在國際主要預測機構皆預估,明年升息的腳步就會停止,第3季起要開始降息了。
像是滙豐銀行就認為,美國利率已經見頂,滙豐環球私人銀行及財富管理亞洲區首席投資總監范卓雲表示,美國核心通膨將持續放緩,創造空間讓聯準會在明年第三季和第四季共降息兩次,每次25個基點,其他發達經濟體的央行緊縮周期也到了終結,預期英格蘭銀行9月中按下升息暫停鍵,歐洲央行也暗示歐元區的貨幣緊縮政策到了終結時刻。
星展銀行甚至預期,美國明年會有4碼的降息空間。星展集團資深經濟學家馬鐵英表示,美國這一輪貨幣政策的緊縮,已經導致金融條件收緊,金融條件收緊的越多,之後經濟放緩的可能性也越大,因此預期升息周期差不多已結束,明年下半年起降息,幅度共100個基點。
美國暴力升息噩夢遠離,對於壽險業來說,帳面上淨值被「吃掉」的部分可以「回來」一些,實際情況是如何,真能苦盡甘來?
降息可回補淨值 卻不利拓展業務
一般說來,利率宛如兩面刃,穩定有秩序的升息,對著重投資的壽險業是好的;降息則有可能讓壽險業的投資收益收窄,要改善負利差的狀況又得花更多的時間,甚至因為預定利率下降,將使保費提高,不利新契約拓展。
但偏偏台灣壽險業又有個特別的地方,就是過度偏重外幣投資,因此必須採取避險措施,導致外幣投資收益不能看避險前,而要看避險後 。
過去這兩年的狀況就是,由於升息的關係,台美利差持續擴大 ,使得避險成本不斷升高,導致本來應有的投資收益,都在避險後受壓。
資誠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施敏智表示,利率政策的走向,沒有人一定看得準,降息這件事也還不一定;但是如果真如外界預測的,明年下半年起會調降利率 ,至少對台灣壽險業有兩個立即好處,避險成本壓力和美元保單解約壓力都可以緩解。
因為在美國急速升息之下,台美利差逐漸擴大,現在年化避險成本已經飆到4%以上,壽險業投資報酬率因此都被吃掉了,如果利差收窄,立即的好處就是避險成本下降。
外匯風險高 不利穩定獲利
不過,中華信評分析師謝雅媖提醒,台灣壽險業還有一個比較特別的風險:外匯風險,因為壽險業有接近七成資產是外幣投資,比重為亞太其他國家同業最高,就算把資產負債能夠匹配、外匯風險較低的外幣保單扣除,仍有將近五成資產是暴露在外匯風險當中。
由於台灣的投資市場呈現「淺碟」狀態,新台幣投資標的相對於可運用資金規模而言較為有限,長期以來台灣壽險業的投資特色就是偏重外幣投資,導致他們的外匯風險比率高達11% – 12%,相較於日、韓,屬於都屬偏高。
「偏高的外匯風險不太可能在未來幾年快速降低,因此對壽險業獲利表現想要維持獲利穩定仍將面臨挑戰。」謝雅媖說。
而在主管機關緊盯之下,壽險業2019年起不再推短期的類定存保單,總保費收入下降,謝雅媖表示,2023年的總保費仍可能出現負成長,但這個狀況應該會在2024年告一段落,最壞的美元保單解約潮也過去了,壽險業保費收入狀況將回穩。
但就國際信用評等來看,台灣壽險業的信用趨勢仍偏向負面,主要原因就出在資本偏弱和外匯風險偏高,這些先天結構上的弱點,讓台灣的壽險業在因應外在環境變化時,仍然較為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