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助壽險脫困 金管會十個月連祭5道寬容措施

    【自由時報/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2023-07-30

    壽險業近年來堪稱「多災多難」,先有淨值風暴,後有新台幣波動、造成外匯避險大增,不僅獲利直落,且二○二六年起有同步接軌國際會計準則IFRS17與新清償能力指標ICS二.○的壓力倒數;金管會短短十個月內祭出至少五道監理寬容或協助措施,就是要想盡辦法助壽險業脫困。

    金管會官員分析,近年來壽險業遭逢財務上衝擊,肇因於台灣壽險業的商品結構、資產負債結構與國外壽險不同,當碰上百年大疫引發美國聯準會(Fed)的「鷹式升息」,不僅影響債券評價損益、股票投資損益,台美利差擴大又推升避險成本,壽險業又中彈;簡單來說,就是之前體質不好、溫度驟降易生病。

    針對壽險淨值危機,為避免因無謂恐慌引發系統性風險,金管會去年先是允許業者在提報改善計畫時,可採用「增資」以外方式;之後就接受業者的主動建議,可在與查核會計師溝通後,不必報保險局同意下、可依IFRS9辦理「金融資產重分類」。

    但卻有不少立委及壽險業有「異見」,質疑是粉飾太平,不該圖利少數壽險或大股東;金管會綜合評估後,在三大前提下,包括遵守IFRS9國際會計準則規範、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之指引及公司高層與會計師積極評估後才可辦理。根據統計,到今年六月底,壽險業淨值回升至二兆○四九八億元、年增七九四三億元。

    台版ICS15年緩衝期 亞洲最長

    今年三月起更幾乎月月都有寬容措施。包括修正「外匯價格準備金」相關規定、放寬長期次順位債籌資、暫緩利率風險加壓等,備受矚目的ICS接軌問題,因牽涉壽險業者必須符合更高標準的風險係數,否則將影響到RBC(資本適足率),金管會祭出「台版ICS」的二大寬容措施,一是「在地化」,例如台股可適用較低風險係數,二是提供長達十五年的「過渡性」措施 ,讓業者有充裕時間、不用急著賣股票、不動產。相較於韓國接軌ICS給十年緩衝期,台版十五年可說是亞洲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