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WSJ:台灣保險業者為誤判疫情風險付出代價

    【經濟日報/編譯林聰毅/綜合外電】2022-06-19

    台灣的保險業者認為,去年銷售數百萬張承諾支付新冠肺炎確診者理賠金的防疫保單,猶如中了樂透彩頭獎。但如今,隨著高傳染性Omicron變種病毒席捲全台,保險公司正面臨龐大的理賠案件、持續攀升的損失,以及民眾與日俱增的怒火。

    華爾街日報報導,今年以前,拜嚴密邊境管控以及嚴格隔離、疫調之賜,人口約2,300萬人口的台灣每天確診病例數相較於世界其他地區非常低。台灣在2020年有200多天未出現本土病例,在2021年也大致遏制了疫情。

    確診病患及其密切接觸者以往須接受為期數周的政府強制隔離,經常無法工作且生活受到干擾。為此,台灣保險業者推出了一系列防疫保單,承諾向病毒檢測呈陽性或須被隔離的被保險人一次性支付約340至3,400美元(約新台幣1萬至10萬元)不等的理賠金。

    對於許多人來說這是個誘人的提議,他們只需支付平均約30美元(892美元)的一次性保費,即可獲得一年的防疫保險。監管機關指出,在過去兩年中大約十幾家台灣產險和意外險業者銷售逾1,200萬張防疫保單,並收取了相當於3.55億美元的保費。截至5月其中約760萬張保單已生效。

    在防堵病毒後,最近幾月台灣的防疫政策從清零轉為與病毒共存,確診病例跟著迅速攀升。5 月下旬單日新增確診數達到94,855高峰,過去兩個月平均每天約50,000人染疫,導致這類防疫保單的理賠案件激增。目前為止台灣已有近14%人口確診。

    報導說,迄今台灣消費者已提出近270,000件理賠申請,求償金額相當於3.57億美元,且申請理賠件數可能繼續增加,監管機關和分析師預計期保險業者的損失將攀升。保險公司也停賣防疫保單和不續保,導致想保投或續保的客戶的不滿與抗議。

    上月在立法院的議場上,立委詢問金管會一名高層官員,防疫保單的理賠總額是否可能達到14億美元。 這項數字是根據15%投保人確診推估出來的。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表示,最終的總金額可能會更高。他表示,由於情勢仍在發展,很難提供準確的損失估計。他說,防疫保單確實讓產險業者付出很高的代價。

    標普全球評級的子公司中華信用評等日前估計,如果20%保單持有人確診,而且每張保單平均理賠金額約1,340美元,防疫保單的總理賠金額可能達到16億美元。台灣評級公司的信用分析師王珮齡(Patty Wang)表示,理賠激增可能會抹去部分保險業者一整年獲利。該公司預期,台灣非壽險業者可能在2022年出現整體核保虧損,終結連續21年獲利。黃天牧表示,有幾家保險公司面臨增資壓力。

    評級公司AM Best資深分析主管克Christie Lee說,保險業者沒有料到政府將政策轉向與病毒共存。曾在台灣的保險公司工作、目前在南佛羅里達大學教授風險管理和保險的Po-Lin Wang 說:「這比較像是一場賭博,而非賣保險產品。」

    台灣所面臨的情況不過是一項席捲亞洲趨勢的最新例證。在中國大陸,由於最近一波Omicron感染潮導致全國數百萬人遭封鎖,銷售「隔離險」的業者停賣了這些產品。提供防疫產品的日本保險公司不是調高保費,就停止銷售這類產品。在泰國,幾家保險公司在不堪負荷巨額的理賠金後停止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