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記者廖珮君/即時報導】2022-05-03
全台累計破17萬人確診,確診率已是去年的10倍,防疫險理賠風暴圈蔓延,重擊產險業者淨值、資本適足率、流動性、投資部位、及對產險其他業務銷售跟賠付等五大面向,金管會已要求產險業做壓力測試,模擬在最嚴峻情境下,業者得面臨多大的財務負擔。
據了解,產險業者壓力測試有五大面向,依確診率(含居家照護理賠)高低,去試算對淨值、資本適足率、流動性、投資部位、及對產險其他業務銷售跟賠付的壓力。
保險局主秘蔡火炎說,每家公司須各自對未來理賠預期,依不同情境去做壓力測試,測試結果、因應措施、後續財務狀況、及評估的增資需求,都須提報董事會,讓董事了解,金管會也會隨時掌握。
產險業者說,壓力測試主要關注三大塊,一是確診跟匡列隔離的人數比,將牽動賠付率,因目前隔離政策較紛亂,以目前防疫中心「九宮格」來看,確診理賠的壓力測試,會從過去1個人確診得匡列隔離10個人的1:10,降到僅匡列2~5個人的1:2或1:5,隔離比的賠付率下降、但確診人數仍會直線上升。
其次,帳上現金是否足以支應防疫險理賠。業者說,因目前申請理賠都會遞延,一般會遞延十天左右,換言之,如昨天確診破2萬人、業者理賠壓力可能會落在5月中,再隨確診人數直線攀升,理賠海嘯會落在5月下旬之後。
但業者得先提前因應賠付,壓力測試也包括估算帳上現金、及是否得解除投資部位,並估算向大股東拿錢、增資流程的時間。
第三,波及產險其他業務,另一家業者說,這時候可能經不起其他大案的賠付,或是再大舉擴充其他產險業務,避免對淨值或RBC造成更大衝擊。
據了解,保險局2日發函給各保險業者,要求大股東出具增資承諾,目前市場上銷售防疫險前六大的產險業者,僅有兩家沒有「富爸爸」,其中還有一家股東是日商,保險局也緊盯這兩家財務狀況。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已表態,防疫險理賠風險已增加保險業財務壓力,股東增資是第一要務,也准許業者申請準備金沖回填補。
一旦業者申請準備金沖回填補虧損,將是除颱風、地震等重大災情外,首度因防疫保單單一險種而申請準備金填補。
目前可申請沖回填補有重大事故及危險變動準備金兩類。依規定,重大事故特別準備金,需符合政府發布重大災情、且單一事故發生時,個別公司累計各險別自留賠款合計達3000萬元、且全體產險業各險別合計應賠付總額達20億元。
換言之,當業者想申請準備金沖回,將會由公會統計防疫險賠付總額,若達到20億元賠付總額後,再讓業者個別向金管會申請。
另一準備金是危險變動準備金,是因應各險種損失率或賠款變動異常;這兩項準備金累計達到一定水準就可以收回、彌補虧損,這兩類準備金整體產險業合計共48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