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記者彭禎伶/台北報導】2012-05-21
銀行通路賣保單,下半年恐好光景不再。7月1日保單責任準備金預定利率即將調整,躉繳短年期儲蓄險吸引力恐大打折扣,再加上金管會打算嚴禁銀行通路賣保單送禮券、躉繳養老險要訂最低解約費比率,銀行資金大量流向壽險保單的情況,下半年可能轉變。
銀行業者預估,今年上半年應會銷售逾3,000億元的壽險保單,但下半年可能就極不樂觀,可能只剩下1,000~2,000億元;銀行銷售保單最高紀錄是99年的7,582億元,去年則是5,679億元,今年若下半年急凍,全年可能僅有5,000億元左右的銷售量。
今年1~4月,銀行通路銷售壽險保單新契約保費共2,394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35%,也占今年前4月所有壽險新契約保費的6成左右,成為壽險公司業績成長的主要通路;同一時間,壽險業務員銷售新契約保費為1,451億元,約與去年同期相當,但通路占率則是從去年的43%降為36%。
今年首季,中信銀應仍是所有銀行銷售保單佣金收入第一名,約有19億元,第二名則應是花旗(台灣)銀行,大約有8~9億元收入,接著則是台新銀、台北富邦銀、國泰世華銀等,其餘如三商銀、永豐銀等則約有2億多元收入,各銀行在銷售保單佣金上都有顯著的成長。
不過銀行業者表示,由於壽險業今年上半年有保單停售效應,再加上銀行財富管理今年也無什麼商品可賣,原本預計上半年銷售保單會創下歷史新高紀錄,但4、5月歐債疑慮再起,國內股市也表現不佳下,保戶對大筆資金投入保單,也有些觀望,銷售速度有些慢下來。
壽險業者表示,下半年因為保單利率變動,躉繳短年期養老險可能不再具有可與銀行定存競爭的優勢,同時現在壽險公司針對銀行通路大保額客戶,再加碼送百貨公司禮券,也增加商品賣相,但金管會已決定要禁止此行為,並可能要求躉繳養老險前2年解約有最低解約費用下限,這些都將使得類定存型保單賣相大打折扣,也就會影響下半年銀行的銷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