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銀行保險通路 儲蓄型商品夯 截至今年7月底,銀行通路新契約收入占比超過5成,已成趨勢主流

    【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2011-09-25

    銀行保險通路銷售占比2009年起首度超越傳統業務員通路,截至今年7月底,銀行保險通路新契約收入為3,237億元,遠超過傳統業務員通路的2,275億元,占比各為56%與40%,銀行保險通路成為主流已是明顯趨勢。

    且隨著低利率時代來臨,壽險業者評估「投報率高於定存」的投資工具需求勢必成長,銀行保險通路儲蓄型商品的熱度也將持續增溫。

    從新契約保費收入的結構來看,可看出目前傳統儲蓄型商品是銀行保險通路的主軸商品,投資型保單則透過非銀行保險通路銷售的比較好。主要是因為投資型保單在銷售上較為複雜,傳統儲蓄型商品較為簡單;加上近年來全球股市波動較大,加上利率持續低迷,投資型保單的收益率變化大,傳統儲蓄型商品卻多以較銀行定存高為訴求,自然吸引民眾青睞。

    法國巴黎人壽總經理吳澔如表示,雖說目前經濟環境會面臨許多挑戰,但是因為消費者在景氣不好的時候,更需要為個人及家庭作好完善的投資理財及風險保障規劃,因此保障型及儲蓄型商品正好符合消費者的需求。再加上多加保險公司深耕銀行通路及電銷通路的完善營運模式,因此銀行保險的儲蓄型商品的熱度不減。

    但保誠人壽認為,台灣民眾的壽險保障嚴重不足,投資型保單最能滿足國人這部份需求。根據壽險公會的統計顯示,至民國99年底,台灣每人平均保額為新台幣131萬元;而金管會的統計資料顯示,99年 1~10月台灣民眾新投保契約的平均保額卻只有65.27萬元。但若透過投資型保單多樣化的商品設計,則可滿足不同階段民眾的保障及投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