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彭禎伶】2011-12-14
壽險公會在9月台股7,225點附近,提出台股未實現損失認列30%的RBC暫行措施建議,當時壽險業者的研究團隊認為,歐債問題短期難解,台股恐下探7,000點甚至更低。
但當金管會討論時,台股回升到7,500點,擔心此措施被投資大眾誤解為金管會也不看好台股後勢,加重市場賣壓,因此金管會遲未同意此措施。
不久後,台股跌破7千大關,近期在6,800~7,000點震盪,似乎證明壽險業投資團隊的預估正確,但金管會的擔憂也未必沒有道理。
RBC暫行措施在2008年時曾實施,是特殊時期監理官的緊急作法,金管會現在要判斷的是歐債問題是否造成全球經濟二度衰退,造成流動性風險,且是否算是特殊時期?
同時,這帖藥必須搭配相關配套措施,例如差異化管理,否則原本就體質不佳、大量投資風險性高股票者,若也得到「特赦」,反而更加重風險性投資,未必是各界樂見。
也就是應該增資、投資太多貝他值大於1(股價波動性高)個股的公司,金管會應有一定的限制及管理,不能讓問題壽險公司靠投機性投資翻身;但優質公司的長期性資金該適度引導到高殖利率、已浮現長期投資價值的個股,作為穩定股市的力量。
金管會該不該祭出RBC暫行措施,決定應更明快,不該讓市場充斥太高的不確定性,否則反而不利政府的穩盤措施;且RBC台股係數與未來下檔風險也應作一定連結,才能真正算是評估保險業風險的重要監理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