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記者廖珮君/台北即時報導】2023-10-17
為了2026年順利接軌新清償能力指標(ICS 2.0),壽險業已掀起一波發債潮。金管會4月開放保險業可發行十年以上、具有到期日次順位債,可計入第二類資本下,據金管會到9月底統計,六大壽險業發債額達1,110億元應是史上新高水位。
據金管會統計,過去十年來僅有2016年當年壽險業發債金額達1,040億元,有破千億元的水準,2023年9月底發債額已破千億元達1,110億元,已改寫史上新高紀錄。
據金管會截至今年9月底統計,六大壽險業中,以國壽核准發債額度350億元最高,富壽250億元次之,南山發債150億元居第三大,台壽和新壽各發債130億元,中壽也有100億元的發債規模,合計1,110億元。
但業者指出,這1,110億元發債額,是金管會核准的額度,實際資金水位需視市況而定,包括市場胃納量、美債殖利率狀況,加上買盤又多是企業法人、四大基金,市場資金有限下,會讓各業者實際募資額較低,或是到位時間延後。
據了解,目前台壽和中壽兩家共230億元資金均已到位,主因是這兩家搶發債時間最早。
至於增資情況,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說,今年9月底共有四家業者增資共104.5億元,包括台銀人壽現增60億元、郵局轉增資18億元、三商美邦現增25.25億元、及遠雄12.4億元,其中僅台銀人壽和郵局資金已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