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外匯準備金本周拍板

    【工商時報/記者彭禎伶/台北報導】2011-11-07

    攸關壽險業每年700~800億元匯兌成本的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本周可能現曙光。據透露,金管會主委陳裕璋本周將親自主持會議協調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議案,最可能的方案是在負債項下提列準備金,但在一定比率內沖抵匯兌損失。

    若是金管會決定以行政函令突破IFRSs不得提列特別準備金的原則,那麼,壽險業即可不必每年付給投資銀行數百億元避險成本,而是部分改列負債項下,一旦出現匯兌評價損失,即可依金管會最後決定比率如25%或50%以內,用準備金沖抵。

    壽險業者指出,如此一來,壽險獲利就不會像雲霄飛車般急速變動,可降低股價因匯兌損失波動的機率,對整體壽險股價有穩定效果。

    壽險公會先前提出的說帖強調,日本保險公司也有「資產價格變動準備金」列在財報負債項下,且可沖抵股票、不動產、外匯、黃金等各類投資資產價格變動,因此2008年日本壽險公司淨值未受海嘯影響,反而成為近兩年最有能力在國際併購或投資的「大金主」。

    壽險業也強調,外匯準備金是新台幣貶值、有評價利益時,就會大量提存,平時則依比率逐步累積,一旦有匯兌評價損失,可先以準備金沖抵,不足沖抵的部分同樣會在損益表顯現,但業者不用再每年再花數百億元避險,且長期來看,3~10年後匯率可能又回到原點。

    壽險業也爭取以帳上600多億元特別準備金及2,000多億元的不動產增值金額,作為外匯準備金的「第一桶金」。

    不過,會計界堅持,2013年要全面實施的IFRSs不准許提列任何特別準備,外匯準備金不符國際會計精神,若高科技等其他製造業若要比照提列外匯準備金,可能造成「美化損益」的問題。

    會計界並指出,新台幣確有可能在3~10年後回到原點,但若壽險業降低避險比重,新台幣卻「一升不回頭」,例如10年後漲到20元對1美元,恐造成壽險業更大的財務問題。

    陳裕璋日前曾在立法院表示並未反對此案,但是必須設法說服會計界,而本周陳裕璋將親自主持外匯準備金會議,金管會內部透露,高層應該是有「突破性的想法」,政策本次拍板的可能性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