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壽險3月初年保費 恐降四成

    【經濟日報/記者陳怡慈/台北報導】2020-04-12

    大型壽險公司主管指出,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整體壽險業今(2020)年3月的初年保費(FYP),僅富邦人壽與國泰人壽單月超過100億元,整體壽險業預計不到800億元,創下近年單月罕見慘況。

    展望今年第2季,大型壽險公司主管表示,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逐漸穩定,壽險業應該會逐漸揮別單月初年保費合計不到1,000億元的慘況,並且可能聚焦在三種商品:類全委型態的投資型保單、美元儲蓄險、高保障倍數的保障型商品。 壽險公會統計顯示,2015年以來,壽險業3月份的初年保費,連續五年維持在1,000億元以上。今年3月份的數字,壽險公會尚未正式揭露,但據主要壽險公司交換訊息,單月保費達到100億元者只有兩家;若相較去年同期,衰退幅度可能達到四成。

    壽險公司主管說,初年保費掉這麼多,因去年有新台幣躉繳、2年期繳費的停售效應,墊高比較基期,另外一大原因為,壽險公司的業務員被疫情困住,要拜訪客戶,人家說請你晚點再來,以致不少保單無法成交。

    他解釋,壽險公司近年致力數位化,許多公司八成以上保單都來自行動投保,但還是需要親晤親簽,保單在業務員的iPAD裡頭,需要保戶在業務員的iPAD上面簽名,疫情阻斷了這項接觸。

    展望第2季,隨著國際股市、債市慢慢趨於穩定,壽險公司主管表示,訴求交給專家操盤的類全委保單,預估將是主要壽險公司的兵家必爭之地。

    另外,被視為儲蓄險主力的利率變動型保單,宣告利率雖然一直下降,但美元計價的利變型保單,比起1年期的美元定存年息,還有1.5個百分點的利差空間。

    最後,金管會保險局力推保障型商品,牽動壽險業提高保障倍數。第2季起,會看到保障倍數為保費2.72倍,比傳統1.06倍更高的新台幣保障型商品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