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記者高嘉和/特稿】2015-03-24
有句成語是「殺雞焉用牛刀」,比喻辦小事情用不著花大氣力。從國華到幸福、國寶人壽標售,壽險業吸金如金融怪獸,但政府過去對其監理強度卻遠低於銀行業,任這些問題壽險換手吸金、一再掏空,最後只能拿著納稅人血汗錢賠付;不肖壽險如同雞瘟,縱容就會病情擴散,未來對壽險業監理當然得用牛刀。
幸福人壽原是國民黨黨營事業,二○○六年以每股不到二元的價格賣給前立委黃正一及知名台商億大集團鄧文聰;國寶則在八年前由經營不良債權起家的朱國榮接手。幸福除近來屢被民團質疑六成保戶是國民黨黨員,不應以納稅人血汗錢幫國民黨黨產賠付外,不管是幸福或國寶,都曾傳經營者涉嫌用高利保單吸金,再涉入炒地炒股。
例如鄧文聰接手沒多久,就高價標下信義計畫區D3土地,違反保險法規定,遭金管會下令限期出售,但到現在還扯不清;朱國榮則是涉及利用國寶資金介入龍邦經營權,金管會因此祭出「國寶條款」,限制保險業不得擁有其投資公司董監選舉權。
其實,壽險業都有股東權益比率(Equity Ratio)偏低問題,也就是股東出資很少卻可操控龐大的壽險資金;前兩年壽險業大發類定存保單,連續數年新契約保費年收入都破兆元,吸金能力驚人。
標普有份報告,將台灣壽險業的產業風險評估結果為「略高風險(moderate risk)」等級,與義大利、葡萄牙及西班牙等歐債國家同級;理由是台灣壽險高風險性投資的資本利得佔營業利益達半數,將牽連到保險產品風險。國內不肖壽險業拿保戶資金謀不當利益,就跟掏空銀行一樣,當然更應拿牛刀來殺雞儆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