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葉憶如、邱金蘭/台北報導】2020-05-11
壽險保單四大新措施七月一日上路,壽險市場將出現三大重要變化,包括保費調漲、保單全面改版不及恐出現「青黃不接」情況,以及附保證給付的投資型保單大行其道,將成下半年主流。
因應疫情全球降息風潮,金管會本周將宣布調整壽險保單責任準備金利率,並提前從七月一日起實施,而七月起上路的措施,除了責準率外,還有影響更大的拉高死亡保障門檻、宣告利率平準機制,以及「合約服務利益」(CSM)不得為零,即不能賣賠錢保單。
金管會官員表示,責任準備金利率調降幅度預計本周四會對外公布;年底是否再公布明年度的調幅,則會持續觀察市場變化。業者預估,新台幣保單降幅不會超過一碼、美元保單不會超過二碼;保費將因此調漲,終身型保單受影響最大,每降一碼,保費可能漲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廿。
業者擔心,四大變革影響的是不同層面,同時上路影響變得很全面,預料將有三大重要變化及影響。
第一,責準率調降,衝擊保費調漲與預定利率,固定利率型保單受衝擊較大。大型壽險公司主管認為,責準率如果調降,對終身型的保單影響最大,尤其是終身型壽險以及終身型健康險。
第二,全面性改版不及,七月恐出現保單「青黃不接」情況,架上商品大量流失。
業者表示,屆時不只是儲蓄險,幾乎所有終身型的壽險、失能險、醫療險,尤其有死亡給付的保單,商品統統都得重新設計。業者表示「光以壽險來說,現在市場上賣的一半以上都要調整。有些公司有幾百張保單要改,這是整個規格都要改變,結構性的大變化」。
業者憂心,今年上半年將先掀一波舊傳統型保單停售與下架潮,但因來不及改版,業者會先將商品下架後再慢慢推一些「較長期的綜合險」,尤其是較小型的保險公司,恐怕八、九月以後才會陸續推出新商品,恐有一陣子「青黃不接」情況。屆時民眾可能會覺得架上商品數量大減,建議民眾若有需求可即早規畫。
第三,附保證給付的投資型保單大行其道,將成下半年主流。
業者憂心下半年傳統型保單會出現保費懸崖,但投資型商品因死亡門檻法影響小,甚至部分條件比沒改前好,預料將是下半年主流。預期業者將大推「附保證給付」,或有保證成分的投資型商品來取代傳統型保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