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因應IFRS 17 保發中心設資訊平台

    【經濟日報/記者葉憶如/台北報導】2018-05-22

    新國際會計準則IFRS 17(衡量保險合約負債)預計2021年全球適用,國內最快2024年導入,保險發展中心董事長桂先農昨(21)日憂心衝擊台灣保險業,需提早準備,保發中心已成立專案小組負責導入,並研擬比照聯徵中心、結算中心,分三階段建置保險資訊共享平台的金融雲,以大幅降低中小保險業成本。

    立法院財委會昨天考察金管會周邊單位保險發展中心。桂先農說,銀行業有聯徵中心收集、整理、利用客戶信用資料,證券業也有集保結算所,而保險業卻缺乏類似平台,若要查詢投保情況,或當父母逝世後,子女要了解親屬投保情況,申請理賠時,都需自費向壽險公會申請,非常不利保戶。

    保發中心今年建立大數據原始資料庫為核心業務,擬規畫三大部分,一是保險公司財務業務資料;二是核保理賠及契約條件變更,三是保險商品資料。 桂先農說,因應17號公報上路,保發中心建立保險大數據資料庫,擬依三階段導入,一是業者申報資料、二是資料分析,第三階段才會提供服務。

    IFRS 17影響,桂先農舉二例說明,他說,目前法定採純保費計算法,導入17號公報,發行年代久遠的高利率舊保單,將面臨發行日與現時環境利率不同的負利差,除非近期利率大幅上揚,否則預估負債將大增。

    其次,現行有效保單轉換時可能被歸類為虧損性保單,像是多年前台灣盛行的無給付上限長年期健康險,有高利率保證、自保單生效日至今歷經顯著罹病率經驗惡化,及大多以附約的形式銷售三大特點,從使用保單生效日的固定準備金提存假設轉換為現實最佳估計假設,將會大幅增加保險業負債。

    閱報秘書/IFRS 17

    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2017年5月18日頒布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第17號「保險合約負債」,過去保險公司以保費收入作為衡量利潤基礎,收到即列入,利率長期鎖定保單生效日,但新公報改為合約服務利益(CSM),提供服務才認列,利潤尚未實現前,需將保費或預測未來現金流量列為「負債」,還包括CSM虧損性合約群組及獲利性合約群組不得互抵、「現時履約」二大核心精神,糾正過去利率下滑,但負債及股東權益卻與實際偏離,依市場變數及個別公司經驗值,每月更新契約負債衡量假設,公司強化資訊即時揭露外,也間接影響公司對商品、投資策略與資產負債管理、經營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