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壽險淨值風暴 金管會喊話

    【經濟日報/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2022-07-22

    升息讓壽險業陷「淨值危機」風暴?金管會昨(21)日表示,升息對壽險業有三大正面效果,一是緩解壽險公司在低利率時代所面臨的利差損壓力,二是提高保險業新錢(保費收入及利息收入等)再投資收益,三是應提存的保單負債準備金減低。

    外界關心壽險業淨值驟減問題,金管會提三點聲明,一、現行財報制度未能公平呈現利率走揚對資產和負債(保單)面影響,因此淨值未能合理反映;二、壽險業是長期持有債券並賺債息,跌價損失不影響營運也無流動性問題;三、壽險保單合約比投資債券期間還長,若資產與負債都以公允市價衡量,升息對淨值反有助益。

    保險局副局長張玉煇說,保險業將在2026年接軌國際財務報導準則17號公報(IFRS17)及實施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同時以公允價值衡量保險業資產與負債,可解決現行保險業資產負債不一致的情況,使財報表達更貼近保險業實質經營。

    有立委建議比照國際在2023年元旦接軌IFRS17,讓資產和負債面衡量標準一致,張玉煇說,台灣延後三年接軌,主要是觀察國外實施情況,以因應國內國情調整,過去國內業者銷售較多高利率保單得建置資訊系統和法規修正,讓業者有準備期,因此不會提早接軌。

    張玉煇說,在尚未接軌的過渡期間,保險局會去了解各業者實際財務狀況和影響,保險局關注的是「實質面影響」。也就是說,若業者能合理估算和說明,利率走揚對負債(保單)面助益,降低淨值衝擊,金管會也能接受此改善計畫。

    張玉煇也說,目前壽險業淨值下跌跟現金流量沒有必然關係,目前壽險業沒有流動性風險。

    他說,壽險業投資債券是以長期持有並以賺取債息為目的,不會馬上實現債券損失,也不會因為債券評價損失而影響公司實際營運,升息應屬可控。

    另外,壽險業保單存續期間均較投資債券為長,升息對保險負債公允價值的減少,遠高於債券評價下跌的影響,若資產和負債以相同利率水準做評價,升息對淨值是正面。

    因美國第2季升息幅度加大,市場認為第2季壽險業淨值蒸發程度將遠高於第1季。張玉煇表示,8月底各公司會申報經會計師查核簽證的半年報,金管會已先請保險公司向董事會報告財務狀況及擬具改善計畫,以利董事會瞭解並強化公司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