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濟日報/胡學能】2025-02-17
近年不少市民選擇大灣區養老,保監局希望今年內能透過發新壽險牌,讓業界推出產品協助中產以下的香港投保人在大灣區養老,但需視乎潛在服務提供者配合監管要求的進度。保監局執行董事(長期業務)呂愈國表示,內地有保險公司發展養老社區,當地居民投保相關保單後有入住權,而很多港人目前周末會「北上」,不排除部分長者考慮在大灣區養老,而且有潛在服務提供者有意在香港銷售相關養老產品,故保監局亦在探索保險公司能否有相關產品滿足這些長者需要。
「舉例你每月都要付房間費、膳食各樣,其實在保險角度這事很易做,用年金(安排)便可以⋯⋯又或者在退休時一筆過買(相關保險產品),概念都是(保險公司)每月向投保人發放款項,投保人便可用以支付入住社區的費用。」
呂愈國希望新產品能「高度整合」保險和退休服務,由推出年金產品、向投保人「出糧」,以至投保人繳付養老服務及住宿設施費用等,都由獲牌的新服務提供者「一條龍」負責。
保監局行政總監張雲正透露,不止一個潛在服務提供者現時於大灣區有類似的養老產品計劃,但這些提供者若要成為香港持牌人,需配合監管要求。
冀獲牌者推平價計劃 惠中下層
本港已有銀行旗下保險公司推出可旅居內地的養老計劃,呂愈國指,該些計劃概念適合剛退休、仍可行走自如的人士,而該局希望新的服務提供者能滿足較年邁人士有長期照顧的需要。張雲正補充,冀新服務提供者推出的計劃收費相對較便宜,可照顧及本港中產以下階層,使該階層有養老選擇,他亦相信該階段「最能接受在大灣區養老」。
另外,保監局主席姚建華認為,本港醫療保費每年急增問題很大。該局數據顯示,前年業界「意外及健康(醫療)」直接業務毛保費逾162億元,按年增逾7%,但業界同年承保虧損倍增至8.6億。他希望能作一些安排達到各方雙贏,該局今年將檢討市面醫療保險產品,理順該類產品存在的情況,再計劃明年及後年要如何處理。
保監局早前諮詢為分紅保險的演示利率設上限。呂愈國稱,將短期內向業界發通函,港元、非港元保單演示利率上限分別定為6厘、6.5厘,7月1日生效,上限每年檢討一次。